雄安新區擁有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,水資源比較豐富,可滿足區域生態用水需求。從安新縣委宣傳部獲悉,自1988年8月份白洋淀淀區重新蓄水后,水質有了好轉。
有專家表示,白洋淀要發揮最佳的生態功能,保持生物多樣性,應建立白洋淀長效補水機制。
從實際情況來看,此前各級政府對白洋淀高度重視,23次給予生態補水,使白洋淀水位基本達到生態用水的要求。白洋淀重點保護區域如:燒車淀、大麥淀等主要核心區的水質基本能保持在Ⅲ、Ⅳ類水(Ⅲ、Ⅳ類水分別指集中式生活飲用水、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)。
另一方面,白洋淀核心區內的植被得到較好的保護,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增強了白洋淀的自身凈化能力。記者梳理發現,2002年11月,經河北省政府批準,建立白洋淀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,保護區面積31200公頃,分為4個核心區。2012年經河北省政府同意,對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的范圍進行了調整,調整后保護區總面積29696公頃。
據介紹,白洋淀水源主要來自兩方面:一是自然降雨,二是上游補水。由于近年華北地區持續干旱,降水量減少,白洋淀水位保持基本只能靠補水。有專家指出,白洋淀要發揮最佳的生態功能,保持生物多樣性,水位應維持在7.5米至8.5米最為適宜?,F在白洋淀入淀河流多數已斷流,如果不及時補水,7.5~8.5米這樣的水位得不到保障。對此,專家建議建立白洋淀長效補水機制,補水期間應采取有效措施,確保入淀水質優良,水量足夠。
近年來,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,白洋淀內游船逐漸增多,這些游船產生的油污對白洋淀水質直接造成了污染,從2015年開始,安新縣要求淀區內所有經營性汽油、柴油船全部改成燃氣船。
此外,近年來,為追求經濟效益,白洋淀淀區網箱、網欄養殖逐漸增多,養殖密度增大,給水體生態環境帶來沉重負荷、造成嚴重影響。白洋淀水區村每天產生的垃圾和生活污水大都直排入淀,成為影響白洋淀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。
為保護白洋淀淀區生態環境,改善生產生活環境,安新縣在白洋淀淀區僅2016年就投入4.5億元,集中力量抓淀區45個村的垃圾處理、污水處理、村莊綠化、環境美化等15件實事。
“在白洋淀水區村,每個村都建了污水處理設施,通過鋪設管道,將每家每戶的生活污水收集起來,采用先進工藝進行集中處理后,再流入淀里,處理后的水質能達到一級A標準?!?br />
推薦資訊
- 2019-07-30世界第一橋落戶保定(樂凱大街南延主橋轉體完成)
- 2019-03-12中國第41個植樹節-陽春三月種樹去
- 2019-03-02早春園林植物如何澆灌返青水?把握好時間和方法,很重要!
- 2018-10-18為什么銀杏適合秋季栽植
- 2018-10-18秋季栽樹需要注意的問題
- 2019-04-17環雄安新區造林綠化做強服務保障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生態支撐
- 2019-02-15綠化讓全世界網友感謝中國-中國“驚艷”世界
- 2018-10-09善美保定-保定市造林綠化實現大跨越
- 2020-03-02立春后,草坪的返青養護
- 2018-02-05盼望著,盼望著,東風來了,春天的腳步近了